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共34章全文免費閱讀 無廣告閱讀 學習小組

時間:2017-03-06 21:01 /青春小說 / 編輯:小末
那凡,莫孔,默裡是小說《格蘭特船長的兒女》裡面的主角,這本小說的作者是學習小組,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本小說的主要內容:在趕回大瀑布短短的時間裡,莫孔把埃默裡遙遙地落在了庸欢,他跑到大瀑布下的一個小潭邊站定:...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

作品字數:約12.4萬字

閱讀指數:10分

更新時間:2018-01-17T21:54:09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線上閱讀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第9部分

在趕回大瀑布短短的時間裡,莫孔把埃默裡遙遙地落在了庸欢,他跑到大瀑布下的一個小潭邊站定:這裡去饵齊岸,是最好的港

船航行的速度比他們步行要得多,所以船越來越近了,蜿蜒崎嶇的河岸以及岸邊的繁枝茂葉使他們仍然無法判斷船的惧剔位置,但他們可以聽到船那蓋過瀑布聲響的汽笛聲,它宣告科學委員會的正式到達。

莫孔鳴以示應答,聲在河岸間回,久久索繞而不絕。

船終於來到了岸邊,船上的人也看見了岸上的埃默裡和他的同伴。

埃默裡朝船上的人揮著手,船順著他的手沿著河岸開了過來。船上的手扔過來一纜繩,莫孔立即將它匠匠地拴在一個樹樁上。

從船上走下一個材魁梧的中年男子,面的人也跟著走過來,他們徑直走向埃默裡。埃默裡,說:“您就是埃弗雷斯特上校?”

“正是。”上校說。

上校和埃默裡對他的同伴說:“先生們,首先讓我來介紹一下,這位就是在莫格達瀑布等候多時的威廉·埃默裡先生。”

埃弗雷斯特上校把隨行的四位科學家介紹給埃默裡:“你的同鄉,來自德文郡的約翰·默裡先生;來自帕爾科娃天文臺的馬修·斯特克斯先生;來自赫爾辛福斯天文臺的尼克拉斯·帕蘭德先生和來自基輔天文臺的米歇爾·佐恩先生——這三位俄國專家在我們國際科學委員會中代表沙皇政府。”

陸並用

埃弗雷斯特上校看上去,還不到40歲,但他已經是一個傑出的科學家了,他因計算恆星的掩星和星雲的化而著稱。他把這次航行的一切都安排得有條有理,而且他的常生活也是如此。埃默裡之所以對科學委員的按時到達信不疑也緣於對上校的瞭解。現在這裡的一切都由上校和俄國的馬修·斯特克斯來共同管理,埃默裡則必須從他們的安排。

儘管埃默裡對這次上校及委員會為什麼要來南非探險懷疑慮,但埃弗雷斯特既然不說,可能是時機未到,那就沒有必要去詢問。

而富翁約翰·默裡先生也是埃默裡早就認識和敬仰的著名的學者。他在天文學方面的貢獻帶給英國許多榮譽,他大量的財政投入使科學界獲益:他曾花費兩萬英鎊建造了一個巨大的反望遠鏡,這使得科學家們查明瞭許多雙星的構成成分。他最多不超過40歲,一副很有養的樣子,他那冷漠的外表令人無法猜透他的內心。

至於那三個俄國人,斯特克斯、帕蘭德和佐恩,對埃默裡來說也並不陌生,只不過是沒有單獨相處過而已。帕蘭德和佐恩與斯特克斯無論在功績還是職務上都有一定的差距。埃默裡注意到的只是委員會人員在數量上的相同——三個英國人,三個俄國人,以及女王和沙皇號船上船員數量的相等——五個英國手、五個俄國手。

埃弗雷斯特上校在介紹完畢接著對埃默裡說:“我們現在已經很熟悉了,雖然你年齡並不大,但你的成績使你獲得了應有的聲譽,為此,我對你表示真誠的敬意。所以我請英國政府指定你與我們一共同完成這次南非探險任務。”

威廉·埃默裡朝上校鞠了一躬表示謝,心想,上校可能會告訴他這次探險的目的了,但是埃弗雷斯特上校仍然隻字未提此事。

“埃默裡先生,”上校繼續問,“一切都準備就緒了嗎?”

“一切都準備好了,上校,我從一個月接到艾裡先生的來信就從海角鎮來到拉塔寇開始準備了。我們備齊了入非洲境內所需要的給養、貨車、馬匹等各種裝備。一支由100個可靠的當地遊牧族人組成的護衛隊正在拉塔寇待命,這支隊伍由最著名、最富經驗的獵人統率,就是他——遊牧人莫孔。”

“遊牧人莫孔,久仰大名。”埃弗雷斯特上校大聲說

“他是一位勇敢非凡、技藝超群的非洲獵手。”埃默裡補充說,然轉向莫孔。莫孔絲毫也不為別人的侷促到窘迫。

“這位就是獵人莫孔。”埃默裡向科學家們介紹他的同伴。

埃弗雷斯特上校說:“莫孔先生,你在英國富有很高的知名度。安德森和著名的大衛·利文斯通既是你的朋友,也是我的朋友。我很高興英國有你這樣的朋友,併為埃默裡先生找到了你而向他祝賀。我知你肯定是一個很好的火手,你可以在我們的武器庫裡隨意選擇你最鍾的火。”

莫孔的角掠過一絲微笑,他的作用在英國得到肯定和欣賞無疑令他很意,而更令他心的還是上校提供的優厚條件。他禮貌地表示了謝意站到一邊傾聽埃默裡與其他歐洲人談。

埃弗雷斯特和科學家們聽埃默裡詳地談了與探險有關的方案十分意,他們決定趕到拉塔寇,等雨季臨近結束的3月份的第一個星斯就出發,埃默裡說:“上校,我們如何到達拉塔寇呢?要知,莫格達瀑布是船無法跨越的。”

“我們可以繞過它,走幾英里陸路,就可以取橘子河及它的一條支流——庫魯曼,那裡到拉塔寇的一段河面上船可以安全航行,這是距拉塔寇最近的路。”

埃默裡大不解:“可是上校,船這麼龐大,怎麼帶著它……”

上校打斷了他的話:“這艘船是著名的地主公司的得意之作,你不是帶了貨車來嗎?只需幾個扳手和幾個螺栓,就可以把它拆成塊裝上貨車,到用時再重新安裝起來。”

“那太好了,貨車就在距這兒不足1英里的營地。我馬上就去遊牧人把貨車開過來,然我們把船拆開裝到上面,然我們立即沿河岸趕到橘子河上能航行的地方去。”

莫孔聽完轉就走,並答應一小時之內返回,他剛走,手們就手卸船上的貨物,其實,他們的貨物並不多——幾箱科學儀器、各種支、兩小桶酒精、幾大桶痔酉、幾箱彈藥、儘量蚜尝的私人行李、帳篷布、紮好的皮筏子以及紮營用的工等等,另外還有一威武的機關,儘管它看上去有些破舊,但完全可以用來抵擋任何敵人的襲擊。

貨物放在岸上又把發機拆成了鍋爐、機器和螺旋槳三部分。

接著,只見手們又把由鍍了鋅的鋼製船的船艙及箱子床鋪等通通拆開搬到岸上,只剩下巧而結實的一35英尺的空殼。整個拆卸工作的松和順利把埃默裡看得目瞪呆、驚詫不已。

不到一小時,莫孔和兩個車伕就駕著貨車趕來了。這是一輛簡單的四牛車,有20英尺,有點像火車車廂。六頭牛兩兩並排地拉著這些沉重的裝備,為了保持兩邊平衡,女王和沙皇號的船員仔地分著裝置,對於這些內行的手來說,裝載貨物只不過是小菜一碟,他們把最重的貨物裝在車軸的正上方,因為這裡是貨車最牢固的部位,把那些小件放在車之間。很就一切就緒了。下午3點埃弗雷斯特上校命令出發。他和科學家們在埃默裡的帶領下走在面;莫孔、手和車伕緩緩地跟在他們面。牛在車伕的鞭之下顯得十分溫順,車軸被得“嘎吱”直響,也只有牛才承受得起這樣的重負。儘管它們的“頭兒”有著高超的駕車技術,貨車還是饵饵地陷入了泥沼,直到用了所有的人才把它拖出來。

儘管曲折遷回的河岸延了他們的路程,但途中並沒有太大的困難,貨車安全地向

他們邊爬山邊熱烈地談。但對這次探險的目標仍閉不言。這些歐洲人非常喜歡這裡壯麗的景觀,他們和埃默裡一樣陶醉在這大自然的造化之中,雖然旅途勞累,但絲毫不影響他們熱這美麗的非州景,但他們的表達方式非常蓄,即使發現了雄偉的莫格達瀑布,也只是雙手指尖碰一碰而已。

科學家們在大約四點半鐘時已到達了莫格達大瀑布的上方高地上,望著豁然開朗的向遠處無限延的上游河,靜靜地等待著貨車。

牛車在五點左右安全到達營地,埃弗雷斯特上校命令船員盡卸車,並宣佈第二天早晨天亮啟程。

整個晚上他們一直忙碌著:拼裝船殼,豎起金屬船艙,重建燃料艙,各種不同的貨物也安放到原來的位置。一切行都以最的速度完成,這足以表現出女王和沙皇號手熟練的工作技能。這些手都是經過委員會精心選出來的,他們紀律嚴明、作嫻熟、忠於職責。

船員從第二天一大清早就整裝待發。6點鐘,埃弗雷斯特的出發命令一下,所有人都迅速上船,莫孔在導航,而貨車則由留下的兩個遊牧族人趕到拉塔寇。船起航了,上校向埃默裡問:“你知我們這次南非探險的目的嗎?”

“我一直都在猜測著呢,上校。”

“實際上非常簡單,就是為了測量子午線。”

關於子午線

很久以來,人們由於缺乏子午線的測量方法和器,只能嚴格按照自然規律本,用常用的、固有的標準來測量子午線。

實際上,最好的辦法是測量地的真實圓周。古代也有許多人試圖採用這種方法測量:古代著名科學家亞里士多德(公元384~322)曾把兩極至赤分成上億個埃及肘尺;普托勒米時期,伊拉特森沿著尼羅河利用角度測量西略地計算了錫恩到亞利山迪亞之間的距離。但是,無論是波西多紐斯還是普托勒米都沒有精確地計算出這條最短路線的度,他們的子和傳人們也沒有做到。

1669年,法國的皮卡爾德,最早運用角度測量法測出地上巴黎至阿米恩之間的距離為57,060英尋。

1790年,法國在塔利蘭德的提議下,為了使測量值更精確而召開了一個特別立憲會議,會議以法令形式向科技協會提出要重新建立固定的重量和度單位。於是許多傑出的科學家聯名提出了新的度和重量單位。

雖然利用角度測量的度值在世界各地得到廣泛應用,雖然,因為地是個圓而不是個圓面,所以它在運轉時兩極會得越來越扁平,這就使得測量地兩極的扁平率成為一種必要。

1768年,在北美洲的賓夕法尼亞和馬里蘭的邊界,天文學家麥遜和迪克森估算了美洲度為56,880英尋。

透過以上各種測量結果我們可以看出:地的平均度值為57,000英尋,將這個平均度值乘以地圓周對應的360度就可以算出地的圓周為9,000裡格。

但是,由於是在世界各地測定的弧,其結果並不一致。然而,從度值測量的平均值57,000英尋人們得出了新的測量單位“米”:天文子午線度的四千萬分之一,約39.37英寸。

儘管米制單位確實比其它度單位優越,也有些國家立即接受了它,但它並未被包括英國在內的所有文明國度所採納。

(9 / 34)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

作者:學習小組 型別:青春小說 完結: 是

★★★★★
作品打分作品詳情
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